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photoz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photoz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photoz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photozj.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淡染胭脂一朵轻_华体会体育app - 华体会手机版下载 - 华体会电竞在线登录

24小时服务热线:
0760-22501009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淡染胭脂一朵轻

来源:华体会体育app    发布时间:2024-12-27 05:49:18

  说到中国古代传统女性妆容,不免要提到“脂粉”二字,其中“脂”指的就是胭脂。南京玄武湖畔有六朝古迹胭脂井,五代李煜词中有名句“胭脂泪”,胭脂红是古人所喜爱的一种颜色。古人诗文小说里常提到胭脂,然而,要说古典文学中谈胭脂之集大成者,则非《红楼梦》莫属。

  《红楼梦》中写了许多美妆用品,如画眉之墨、胭脂、香粉、美甲用品等,其中胭脂出现最为高频。小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宝玉周岁时,父亲贾政为了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从抓周开始,贾宝玉便展露出了对胭脂的偏爱。此后书中还写到宝玉不仅爱吃胭脂,还是制胭脂的高手。无论在用料上,还是在制作工序、手法上,他都展现出了对制作胭脂一事的在行。

  那么,胭脂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出现的?胭脂的制作原料与制作的过程有哪些?胭脂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有趣话题。

  提到胭脂的起源,主要的说法有两种。一为匈奴起源说。这一说法出自《西河旧事》的记载,传说匈奴在汉武帝时,失去祁连、焉支二山后,遂有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焉支,即燕支山,其山遍生燕支花,也就是红花。据说匈奴妇女常采红花,捣汁凝脂,作为日常装饰。而在匈奴语中即以“阏氏”称妻子,也就是燕支,以形容他们的妻子像红花一样可爱。后来,燕支才写作燕脂、胭脂等。二为始于商纣说。五代马缟《中华古今注》中记载:“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以燕国所生,故曰燕脂,涂之作桃花妆。”不过根据现古发现,这两种说法似乎都很难成立。辽西牛河梁神女庙遗址出土的一件公元前3600多年的神女头像,被发现两颊与唇部均涂有红彩。由此可推测,中国女性涂胭脂的历史至少也有5000多年了。

  中国古代胭脂的制作原料最重要的包含红蓝、苏木、山花、石榴、玫瑰等花木,以及一种叫作紫矿的植物类原料。所谓紫矿,也叫紫铆,据《天工开物》记载:“燕脂,古造法以紫铆染绵者为上。”紫胶虫运土到树端做巢,其分泌物淋了雨露凝结所成的即为紫铆,也称紫矿。紫矿染绵所制成的胡胭脂是胭脂中的上品。唐代诗人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有云:“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描绘的便是号角声响起的秋日里,塞土在夜色中犹如紫色胭脂一般浓郁,比拟之物或正是紫矿染绵所制的胡胭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认为胭脂按照不同制作原料主要可分为4种:一种以红蓝花汁染胡粉而成;一种以山燕脂汁染粉而成;一种以山榴花汁而成;一种以紫铆染绵而成。不同于现代美妆用品多由化学制剂制成,胭脂的原料来源于自然界,这样“宝玉爱吃胭脂”的情节也合情合理。

  此外,胭脂的制作也凝聚着巧思与创意,《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写宝玉为平儿理妆,专门介绍了胭脂的制作流程:“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宝玉特意强调他制的胭脂很独特,与铺子里卖的片状普通胭脂不同。这其实提示我们古代胭脂的制作流程与工艺是多种多样的。而宝玉所说的只是胭脂制作流程与工艺的一种——脂状胭脂。除脂状之外,胭脂的制作的过程还有粉状和片状两种。粉状胭脂的原料一般是红蓝花,据《齐民要术》记载,粉状胭脂的制作要经历杀花、提取红色素、中和、加入米粉和干燥五道工序;片状胭脂的制作从《御香缥缈录》一书中可以一窥究竟,书中记载了清代后妃以玫瑰花汁浸蚕丝制作与保存片状胭脂的过程,并特别提到了以玫瑰花制成的片状胭脂美妆效果最好。而中国古代的胭脂既可“抹在唇上”,也可用水化开,用来拍脸,显然集合了现代口红和腮红这两样美妆品的功用。

  将女子化妆的过程总结为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点额黄、化面靥、描斜红、点口脂这7个步骤。其中“施朱”“施圆靥”所用之物都是胭脂。唐代女子化妆时很喜欢将胭脂、朱粉等涂满整个面颊。对此元稹在《离思五首·其一》一诗中也写道:“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描写的即是晨起的女子,阳光洒在她抹了胭脂的面颊上,就像一朵盛开的红花旋即要融化了一样。而且据说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流的香汗都是红色的,大概就是唐代女子爱以胭脂敷面以作妆点的缘故。此外,胭脂在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亦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抹腮红、涂胭脂演化成了戏曲演员面妆的固定程式。

  胭脂除了在中国传统美妆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外,更是中国古典诗词戏曲中的常客:

  海棠珠缀一重重。清晓近帘栊。胭脂谁与匀淡,偏向脸边浓。(宋·晏殊《诉衷情》)

  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花月镜边情。浅妆匀未成。(宋·晏几道《菩萨蛮》)

  泪落胭脂,界破蜂黄浅。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宋·宋祁《蝶恋花》)

  除了实写胭脂妆容之外,胭脂往往用来指代女子,出现在诸多诗词中。最经典的就要数李煜的《相见欢》词了。“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在《相见欢》一词中不仅抒写一己失意,更写出了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缺憾,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的痛苦与遗憾。“胭脂泪”三句,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与林花的依依惜别。风雨中的残花,像女子脸带胭脂把泪流,使人迷醉,更不知何时才能重逢。

  以“胭脂”比拟红妆或女性,与“宝玉爱吃胭脂”所折射出的宝玉爱同女儿亲近的心理,背后是一个道理。无论是参与制作胭脂还是吃胭脂,胭脂某一些程度上成了贾宝玉与红楼女儿的重要情感联结。此外,宝玉喜爱胭脂,还包含了极强的反抗父权的象征意义。不能通过仕进之途担当家族继承人的使命,整日流连于脂粉堆、不思进取,是贾政厌恶贾宝玉这个“不肖子孙”的根本。而宝玉爱胭脂的姿态某一些程度上正彰显了对父权的反抗。

  1915年3月《妇女杂志》刊发了一篇《胭脂制造法》,对怎么来制作胭脂有极为细致的描述,颇有操作性。“采集红花,入于大桶,注加以水。放置半日后,以足踏其花瓣,至柔软而有黄色液。乃移入麻袋,借压榨之作用,榨出其黄色液……乃倾去其上澄液,以沉淀者入布囊压榨,而得汁液,炼制之,即成胭脂。”文中概述了两种胭脂——普通胭脂和外国胭脂。里面主要介绍了传统胭脂的制作的过程。当时,西方商品正大量进入中国,作者对传统胭脂制法的介绍,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体现了其以本国产品与舶来品竞争的心理。

  胭脂某一些程度上亦被视情的象征,往往带着一种破碎朦胧的美感。由李碧华小说改编的香港电影《胭脂扣》,即以一枚“胭脂扣”作为男女主人公的定情信物贯穿了整一个故事。“胭脂扣”象征着十二少对如花的爱与誓言,是他们海誓山盟的爱情盟约的具化象征。胭脂扣里盛着的如花般艳丽的胭脂,昭示着男女主人公感情的浓烈炽热与缠绵悱恻,而十二少背信弃义、辜负如花的惨淡结局亦通过胭脂扣加以渲染,红颜薄命、凄艳决绝的悲剧美学意味借此得以升华。

  “绛衣披拂露盈盈,淡染胭脂一朵轻。”胭脂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美妆品,凝聚和折射出了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与审美趣味;它与女性命运的关联,被赋予和承载了人世的无常、悲戚与惶惑,这一主题意蕴在《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小说的登峰造极之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彰显。群芳散尽,胭脂泪流,红楼女儿“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背后蕴藉着无限的人世遗憾与悲辛,这也正是胭脂之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特殊意蕴与情思。

2019 © 华体会体育app 版权所有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你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