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是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纤维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者不施加胶黏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及国内需求的快速增加,中国人造板产业迅速壮大,出口贸易额一直增长,中国已变成全球人造板生产、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第一大国。 人造板产业被视为木质林产品中最有潜力的一种,它的发展不但可以激发林农的造林热情,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完全满足国内对木材产品的迫切需求,从而带来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 。
本文以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我国人造板行业的发展历史和产业链,然后就人造板产能和出口情况做了深入分析,最后论述了我国人造板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以期能对我国人造板行业的逐步发展提供新思路。
我国的人造板产业经历了萌芽、发展和繁荣的 3个阶段。 1949 年,胶合板被认为是我国首个可以生产的人造板种类,1959 年纤维板开始步入大规模生产,而 1961 年刨花板真正开始生产。 改革开放后,人造板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自 21 世纪开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了一个创新和升级的新时期,人造板企业的数量飞速增加,人造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工艺、环保水平和行业集中度都得到了迅速的提升。
1920 年,天津成为了中国最早生产人造板产品的城市,中国的第一家胶合板生产厂由外国人创办。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受到中央政府的积极推动,1952年北京光华木材厂得以筹建,并成功建立了一个胶合板生产车间,此后又相继兴办了一些中小型胶合木企业。 在建国之初,我国只在几个主要城市设有几家小型胶合板生产厂,其年产量达到了 1 万 m 3 。总体而言,我国的人造板行业发展相对滞后,并且起步时间也比较晚。
从 1981 年到 2000 年,中国人造板产业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在产业所有制结构上也取得突破。 随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人造板工业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我国从国外引进了许多短缺设备,并优先发展了若干人造板骨干生产企业。 在吸纳和消化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后,我国持续推动国内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使得技术和整套设备从零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 人造板的产量得到了显著的增长,尤其是在1990 年之后,随着我们国家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和海外资本的涌入,众多的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使得人造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壮大。
自 21 世纪以来,由于我国对人造板的消费和出口需求持续上升,人造板行业步入了一个快速地增长和繁荣的时期。 尤其是自 2003 年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后,全国各地开始围绕发展人造板产业的政策,加大投资力度、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并持续推进人造板原料林的建设,引入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 因此,我国的人造板产业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产业规模已经跃升至世界前列。
人造板制造业的产业链主要分上、中、下三游,我国人造板产业链如图 1 所示。 其中,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的加工,包括林业采集和胶粘剂产业,其中木材的成本也是人造板产业中最大的成本来源之一;中游主要涉及到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和其他人造板的制造企业和贴面制造商;下游主要涉及人造板行业的应用领域,包括建筑业、包装业、家具业和其他行业。
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市场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 我国的人造板行业已经与国际标准接轨,并与全球的人造板产业实现了深度整合,产量呈稳定的增长趋势 。 人造板行业本质上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和劳动力的行业。 在国家众多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国内低成本劳动力的积极推动下,中国的人造板产业得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我国 2010-2021 年的人造板生产总量 如图 2 所示,从 2010-2016 年人造板总产量呈增长趋势,2017 年经历短暂调整之后,我国人造板产量的变化趋势趋于稳定增加。 我国 2010-2021 年的人造板产量的年增长率变动趋势如图 2 所示,中国人造板产量增长迅速,2011 年上涨的速度最快,之后增长率有所降低,但是总产量保持增长,2017 年中国人造板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2018 年经过调整重新呈现正趋势,之后人造板市场回暖。
图 2 我国 2010 年至 2021 年的人造板 生产总量及增长率变化
从 2010 年到 2021,中国的三大主要人造板产品产量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如图 3 所示。 在2010-2020 年期间,中国胶合板的生产量呈现出稳定的增长态势,并且在三大板材种类中占据了最大的份额,这一比例远超过其他两种人造板产品,其供应量也超过了需求量。 胶合板的供应超过了需求,这还在于中国为了减轻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经济稳步的增长和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 因此,在 2010 年及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生产了大量的低端胶合板产品,引发了胶合板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等问题。 受 2017 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速和淘汰过时产能的影响,胶合板的需求规模有所减少 。
根据 1992 年世界海关组织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用人造板的三大板种出口额反映人造板出口额状况。 2010 年人造板产业对外出口额的变化趋势如图 4 所示,反应了我国人造板产品的出口形势和对外贸易情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 2001 年加入WTO,利用出口导向型的战略,中国人造板产业迅速融入国际大循环,出口增长直线 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造板出口呈现下降趋势,2009 年之后出口额恢复增长。 2014 年中国人造板产业出口额为75.83 亿美元,达到 2000-2021 年间出口额的峰值,此后至 2020 年整体出口额呈下降趋势,而后在 2021 年市场大规模回暖,接近 2014 年的峰值。 总体来说,2000-2021 年间,中国人造板产业出口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发展的新趋势,上升与下降的波动幅度较大。
图 4 我国 2000 年至 2021 年的人造板产业 对外出口额的变化趋势
人造板产业对外出口额体现出我国人造板的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国际竞争力可以从宏观层面分析产业综合竞争力大小以及影响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因素。 从人造板产业的当前状况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来看,结合人造板产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决定人造板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基础因素大多分布在在四个方面:(1)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2)人造板产业机械化水平;(3)产业地理位置;(4)出口目的国的经济政策、经济活力和市场容量 。
人造板行业属于高度依赖资源型行业,原料不仅构成了人造板产业的物质根基,同时也是影响产品质量、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中,木材资源的持有量与其竞争上的优势是正相关的, 而木材资源的优越性将决定新的赢家 。
由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有限,再加上国际上对环保的呼声日益强烈,导致原料进口的压力与社会需求的急剧增长之间有明显的矛盾,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和企业生存的艰难性。 依据数据预测,木材的供应将长时间稳定在1.2 亿 m 3 左右,较为短缺。 随着我国在未来数年对木材的需求持续上升,木材资源将持续短缺,进一步凸显了供需之间的矛盾。
随着速丰林工程的发展,原料紧缺的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原料成本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无疑还是推动着我国人造板产业的结构再升级,一方面原材料的来源和种类越来越广泛(竹材、木材、农作物、废弃木质资源等),另一方面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
中国的人造板市场分布不均,出口份额存在显著差异。 刨花板、纤维板和胶合板的前十大出口市场份额之间的差距超过 20%。 与全球其他主要人造板出口国相比,我国的人造板出口市场分布显得不够均衡,这对中国人造板产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障碍。 中国的人造板出口市场的构成并不稳固,还需要进一步地优化和改进。
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人造板产品出口国,但出口模式相对单调。 我国人造板产品出口以胶合板和纤维板为主,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明显的差距。 尽管产品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与资源基础和市场需求保持一致,但由于中国人造板企业产品结构与资源需求和市场方向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某些板材的生产能力甚至出现过剩的情况。
当前,我国的人造板产业仍停留在“微笑曲线”的最低点,其研发资金不足,创新潜力受限 ,并且缺乏自主的人造板品牌。 国内的人造板领军企业相对较少,主要依赖贴牌生产出口人造板,这使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端位置。 特别是生产胶合板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它们长期依赖低成本的扩张、模仿和加工来维持生计,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佳和市场竞争力较弱,这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 科技的持续创新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首先,企业在进行改革和创新时,应将焦点集中在人造板产业的低碳循环发展、绿色产品的生产、产品质量的提升以及环境污染的限制等关键领域,并积极地从高消耗、低成本、高增长转向低消耗、高技术的稳定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持续改进生物质人造板的产品构成和规格,主动创新以满足市场的新需求。 根据各种应用场景和产品标准,我们需要设计和研发与之匹配的产品种类,例如吸收甲醛的人造板、隔音和降噪的人造板、具有抗菌和防潮功能的人造板以及能够阻燃的人造板等。
尽管我国有大量的人造板制造企业,但它们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以规模相对较大的三大板种中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年我国的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 条,年均生产规模不超过 5 万 m 3 ,落后世界先进人造板企业的年均生产规模 7 年以上。 由于国内人造板制造企业规模小、整体实力相对较弱,导致高端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偏低,以及规模经济效益不佳,这些因素都对我国人造板产业的竞争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人造板的产品种类丰富,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虽然人造板生产企业多年来越来越注重环境保护,但仍有很多企业面临着环境问题。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人造板生产行业每年排出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中大部分为有机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还有一部分是无机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主要体现在粉尘污染、噪音污染、湿法纤维板废水排放、甲醛排放以及二次加工涂料中有机溶剂的挥发和扩散等多个方面 。
人造板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能够缓解木材资源供需不足的矛盾,这不仅能产生经济效益,还对社会和生态有深远的意义。 展望未来,国内消费需求具有极大的潜力,但人造板产业还会面临着许多挑战。我们必须科学地判断人造板产业的发展趋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全面推动我国从人造板生产大国到人造板制造强国的转变 。 基于目前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预测中国人造板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人造板的生产和消费预计将保持上升趋势。 人造板产品作为对原木的替代品,性能更加优良、资源更加节约,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此外,人造板产品因其性能逐渐完善,在建筑行业的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建筑业将成为人造板产业最主要的市场。 从长期的角度看,欧洲和北美在发展木框架建筑方面具有巨大前景,这将进一步推动人造板及其相关行业的增长。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经济增长迅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人造板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由于气候变化和木材资源的逐渐减少,全球木材贸易将面临着更为严格的管制。 多国和地区纷纷提高了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加剧全球人造板原材料供应的紧张形势。 未来,胶合板在国内人造板总产量中的占比预计会逐步减少;而原料来源相对丰富、资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纤维板和刨花板的市场需求预计会进一步扩大,其发展速度也会更为迅猛。同时,我国的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然更加重视对原材料基地的管控,这也意味着产业之间的竞争将逐步转向资源丰富的上游产业。 人造板产业的原料向非木质和废弃木质纤维原料的扩展也将继续,秸秆、竹材、亚麻屑、甘蔗渣等人造板原材料应用将更加普遍。
在全球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大约有超过一半的人造板产品被用于建筑行业。 而在中国,超过 80%的人造板产品却被用于家具制造和室内装修。 未来,我们该更多地关注建筑行业,同时我们也应确保家具、车船制造等行业的人造板材料得到持续供应。 随着人造板产品消费模式的升级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人造板产品性能有了更高的期望,这也催生了人造板行业的新趋势,特别是室外和结构用的人造板产业,这两个行业应被视为未来的重点培育与扶持对象。
人造板的生产技术标准也在持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使用性能、外观设计、客户服务、个性化定制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 为了满足人造板细分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人造板产品的性能,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特点。 只有不断地为市场创造更多价值,市场才能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
未来人造板企业除了要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和淘汰小产能生产线,更应重视规模效益。 人造板生产线将朝着大产能的方向发展,这将推动人造板国产机械设备向大型生产力方向进行研发和试制。 在全球贸易的战场上,制造人造板的公司会更加重视其产品的品质和功能,确保其板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为了提升人造板成套设备的制造质量,我们应该加强行业的技术革新,并迅速淘汰过时的生产能力;为了形成差异化和规模化的竞争优势,我们需要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构建战略竞争联盟,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强化人造板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并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 。 与此同时,各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全面实施“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合作,推动人造板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这一些企业经历了从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以及从规模扩张到高水平发展的转型 。